摘要:祖屋墙中的“银元”多年前,笔者的爷爷在临终弥留之时,曾交待我父亲到祖屋内室的某一堵墙的暗格中取出一包古物。父亲在仔细观察之后终于找到了暗格,小心翼翼的从墙中空心处取出了一个红布包裹的小盒子,打开盒子后,发现内有几枚民国时期的“银元”和四五枚...
多年前,笔者的爷爷在临终弥留之时,曾交待我父亲到祖屋内室的某一堵墙的暗格中取出一包古物。父亲在仔细观察之后终于找到了暗格,小心翼翼的从墙中空心处取出了一个红布包裹的小盒子,打开盒子后,发现内有几枚民国时期的“银元”和四五枚清代末期的“通宝”,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诧不已,这绝对是“传家宝”无疑了。因年代较近,这些古币和银元其实并不值多少钱,大家所惊讶的是爷爷如何将这些古物在那些艰难岁月中保存下来,毕竟他的一生经历是那么的坎坷。
九州配图:民国银元示意图
九州从这一包藏于祖屋墙中的“银元”引发了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在讲究“财不外露”的古代,社会上没有银行可以安全存款,寻常百姓人家究竟如何存放钱财珠宝的呢?
对于这个疑问,九州细寻史料发现,其实古人的智慧还是非常多元的,其存钱的办法还真不少,大致有如下七种:
这种存钱法虽不多见,但也确实存在,一般见于家境贫寒的普通人家,本来贫穷也不容易遭贼惦记,挂在房梁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大才子便这么干过。
九州配图:古代钱窖
九州配图:孔壁遗文
可见,古人用墙壁夹层或者暗格藏放贵重或者重要的物品早已有之,有钱人受此启发便常常用墙壁藏钱,并被长期沿用下来。文章开头九州介绍的父亲从我家祖屋的墙壁暗格中取出的一包银元和古币,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古代,有钱人藏钱确实是煞费苦心,用尽千方百计。和前面所说的将钱财藏于墙壁中一样,古人也会在脚踩的地板上下功夫,最常见的是在屋内地板的角落隐蔽处设置一个空心地下暗格用以存放贵重物品,然后上面使用和周围一样的地砖铺设,表面上很难被发现,只有藏钱人自己心中有数。
九州配图:宋代银票——交子
此后随着银票制度的发展和规范,银票逐渐具备了流通和交易功能。但是有钱人将钱银拿到银票铺存放换回一张银票,并非无偿的服务,而是要收取保管费的,一般在3%左右。因此古代的有钱人并不会把家里的钱财都拿去换取银票存放,毕竟是放的越久就越亏。
从前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古人在存钱、藏钱方面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但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比较明显的弊端,就比如说将钱银藏在地下或者墙壁中,如果家庭突遭变故的话,亦或是藏钱人个人出现意外而又未来得及告知家人藏宝数额和地点的话,那很容易就会出现辛辛苦苦存下的宝贵财富后人却无福消受的情况。此外,古人在藏钱上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轶事趣闻,九州为大家列举一二如下:
相信大家对这一俗语并不陌生,这原本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典故。话说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古时候,有一对邻居,一个叫张三,一个叫王二。张三千辛万苦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因此每天都担心被贼偷走,苦思冥想之后,找来了一个箱子将三百两银子全部钉在箱内,然后在屋后墙角的一处空地挖了坑将箱子掩埋。即便如此,张三依旧不太放心,担心别人到这来挖,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招”,找来一块木板插在掩埋处附近,并在上面写上七个大字“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才放心的走了。不曾想,他的举动被邻居王二看个正着。到了夜里,王二悄悄的来到张三屋后将三百两银子全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是自己干的,他还特意在同一块木板的另一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便来到屋后来巡查,发现了木板上王二所留下的七个大字,同时银子也不见了。
九州配图:宋代洛阳购房要预交“掘屋钱”
这一点在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比如:“地内多宿藏,凡置第宅,未经掘者例出掘钱。”以及“昔洛中第宅求售,评直外复索掘屋钱,盖其下多有宿藏。”(见于宋代学者周煇所著《清波杂志》卷6)。此外,沈括在《梦溪笔谈》卷21《异事异疾附》里举了个实例:宋仁宗时,尚书左丞张观在洛阳买别墅,别墅市价三千贯,卖方却要张观出四千贯,理由就是这座别墅下面可能有“宝”。
可见,宋代确实是个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事物的交易价格已经具备了前瞻性的潜力估值了,令后人惊奇。
前面我们说了,古人因为没有防盗保险箱,所以在隐藏自己的财富上绞尽脑汁。同样都是掩埋,但不同的掩埋地点也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找的地方不对,很容易就像张三一样被隔壁王二给发现了。因此,有钱人为了不让盗贼找到自己的埋银之处,常常会将地点选在让别人想破脑瓜都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说粪堆、茅坑等这些肮脏又不起眼的地方。
九州配图:百年祖屋台风中吹倒,意外发现银元
所以说,假如你的家中还有老宅、祖屋,有机会的话也不妨拆开墙壁仔细探查一番,说不定你就会得到老祖宗给你留下的一笔财产或者无价之宝也未可知。
码字不易,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西京杂记》、《梦溪笔谈》、《汉书》等
图文声明: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或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