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21:12:29 | 浏览:303
文/王亚 图/凉山州博物馆提供
纵观人类历史,总有强大的纽带牵系着不同的文明。
两千多年前,两个文明古国沿着一条蜿蜒于高原雪山、深渊密林的古道,打破藩篱,互通有无。
凉山州博物馆馆藏的“货泉”钱范。
南方丝绸之路,从我国西南最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一路上翻越森严险峻的横断山脉,出云南、入缅甸,最后抵达南亚次大陆的另一个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印度。
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方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使节奔走,一种古老的钱币——五铢钱,在一次次考古挖掘中,神秘地出现在了这条道路的重要节点——西昌的土地上。
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发行的国家货币,流通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行“开元通宝”才被废止。由于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深受百姓欢迎。五铢钱一直用到了唐初,穿越700余年的历史烟云,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货币种类。
这种古老的钱币和西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精彩故事?
“货泉”钱范(年代:新莽朝 尺寸:长 10.7厘米、宽7.3厘米、厚1厘米 出土地点:西昌石嘉乡)
贯通零关,西昌纳入西汉王朝版图
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隧道,回到公元前的古老岁月,凝视一个曾经极其鼎盛的封建王朝。
对于古代的君王来说,边患,在被彻底消灭之前,永远都像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西汉王朝日渐强盛。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为北击匈奴,试图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的联合。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想联合同是匈奴“仇家”的大月氏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遂派张骞出使西域。
不料,西迁的大月氏已经寻找到新的乐土家园,不愿意再与匈奴为敌,在出使西域13年后,张骞趁匈奴内乱逃回汉朝。
虽然张骞出使的目的未能达到,但是,这位目光敏锐的大探险家却也没有白白地走一趟,他给汉武帝带回来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他看到了蜀国的布匹和邛竹杖,据大夏人告之,这些东西购自身毒(今印度),张骞推测,在大汉的西南方有一条道路由蜀地通往身毒国(今印度)转而至大夏,它就是“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由零关道、五天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分为三个大的路段: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会理、大姚到达大理的西线,先后被历代王朝称为“零关道”“牦牛道”“清溪道”;而同样始于成都,经乐山、犍为,到达云南境内的昭通、曲靖、昆明、楚雄,最后在大理与西线汇合的东线,因开道时道仅宽五尺而得名“五尺道”;东西两道汇合后西行,经大理、保山、德宏直至域外的一段,先后得名“博南道”与“永昌道”。
其实,这条道路在先秦时就已存在,西南地区的许多部落已在这些道路上来往穿行了数百年,他们“豪帅放纵,难得制驭”,史书上统称他们为“西南夷”。经略西南地区,可以帮助汉武帝扩大汉王朝的疆域、延伸政权,实现他的野心,而将“南方丝绸之路”扩展为官道,是经略西南的第一步。
打通南方丝绸之路,还可以有机会绕到匈奴的背后,完成对匈奴的战略包围,彻底消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于是,在公元前131年,汉武帝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大西南。司马相如肩负着汉王朝的神圣使命,率领一个使团从长安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坎坷,来到了西